9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对话九月九”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来自酒业、金融、旅游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商业人士齐聚一堂炒股杠杆开户,开启了“脱虚向实共筑酒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酒旅融合共赢未来”“科技金融——助力酒业新质生产力”“‘直播+电商’重塑酒业生态新赛道”四大圆桌论坛,共谋酒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62.8%,尤其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超过300亿元规模的酒企预计将达到9家,预测到2025年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企业都将出现集体性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当下酒类产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赋能、消费体验、文旅助推、多元渠道也成为酒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酒业作为贵州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行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规划,到2027年,贵州省白酒产量将达60万千升,产值突破30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认为:“当下酒类行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球酒类市场规模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也将为酒类企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穿越调整周期,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则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包括坚持长期主义、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亲商重商、加强打造国际化品牌、探索打造公益型企业和提高美学实践。
酒业融合发展
酒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的创新,如何结合非遗文化、生态旅游、体验消费打造全产业链的整合,成为需要当下相关从业者深思的话题。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唐元指出,要把酒旅游业、体育业,甚至整个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从而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对此,唐元提出了两点,一是做好创新,二是发展酒类特色小镇。他提到:“我们不仅要把酒的品质提高,最关键的是要把酒与贸易,酒与文化,酒与我们的养老、康养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的IP来推进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把多种要素集聚起来吸引游客,同时招来酒类高端技术型人才。”
新型人才也为酒业与其他业态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勇表示,过去在酿酒行业的劳动者可能传统技师偏多,但现在酒企也有不少高技能劳动者,包括酒业战略性人才、工程师等,劳动资料除了小麦之外,现在也还有先进智能酿酒技术、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贵州目前也在尝试推进酒业产学研一体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生活美学倡导者刘悦笛指出,在白酒的发展中,AI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我发现茅台镇的天酿景区,就使用AIGC技术,我相信这项技术会慢慢地融入白酒的发展中,不仅是酿造技术,甚至可能在文化品牌的打造当中,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悉,此次酒博会展厅面积达8万平方米,分为国际精品馆、中国名酒馆、国际美酒馆、省区市精品馆、酱香核心产区馆、美酒方式馆、酒+馆、国际美酒嘉年华八个展区;标准展位是3000个,约1200家参展商参展,其中境外参展商约350家,主要展示涵盖酒类、涉酒全产业链相关的材料基础设备、酒类衍生品、美酒生活方式、酒产业旅游、酒文化等。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产业结构目标中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提升酒类产业产旅融合发展的产业价值,让酒旅融合真正成为酒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旅企分会副秘书长、众信旅游首席政务官宁国新看来,升级版的酒旅融合产品应该以酒为主线,比如中国几个比较有名的酒所分布的地域,结合这些地域来设计旅游线路,而且兼具知识内容和体验感。
途牛旅游网副总裁、江苏酒协酒文化常务副会长王树柏则认为,在设计酒旅路线时,除了结合酿酒的技艺和体验向消费者传播外,还应该考虑如何让生产出来的好产品更吸引人,“比如怎么把它的颜值变成价值,光生产好看的酒摆在那儿是不行的,要能够有人去买,要把吸睛变成吸金。要把品鉴变成自调,消费者自己调一杯酒,自己带回去,这个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马蜂窝贵州公司副总经理、小车小团业务负责人宋杨提到,当下年轻人注重新奇的体验感,贵阳也由此吸引着大量外地的年轻人来打卡和体验。但除了酱香白酒外,贵州当地结合少数民族的米酒文化、酒具等,也深受国际友人青睐;结合本地特色折耳根所做的酒和精酿,在网上也很有热度。
国际社交新名片
酒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亦在交流与传播的维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酒类产区和企业都在思考的是:如何借助酒来打造品牌?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指出,在酒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中,诗是关键的载体,应该通过诗歌赋能酒,使酒成为具有文化的酒,从而促进我国酒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的传播,帮助酒业走向国际市场。
据贵州省博览局副局长刘忠进介绍,贵州作为中国酿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酿酒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早已成为贵州的文化名片和品质象征,而除了茅台,贵州还有习酒、贵州醇、贵州青酒和贵州匀酒等知名企业,随着时间的沉淀与技术创新,贵州白酒产业将享誉全球。
关于如何进一步展现白酒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风貌,他还提到:“今年我们首次把享誉全国的村BA引进六号馆。”
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前6个月,我国酒类累计出口8.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指出,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或者有文化属性的产品出口比重在逐步提高。虽然酒类企业出海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但也意味着出海增长的空间较大。而且由于我国在白酒方面的“内功过硬”,所掌握的“卡脖子技术”能够在出海时占据优势。
贵州醇、贵州青酒、贵州匀酒董事长朱伟指出,中国白酒是全世界烈性酒当中独一无二的酿造工艺,其他全世界的烈性酒都是液态发酵、短周期发酵、封闭式发酵,只有中国白酒是长周期、固态发酵、开放式发酵。
但近年来,酱香白酒热度快速上升,随着行业调整的逐步深入,刺破了酱酒市场此前的泡沫。对此,他认为要坚定贵州产区的发展信心,而且对酱香酒这个品类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着自己的判断。“如果以销量来衡量市场份额,酱香酒目前在白酒消费市场占比并不算太高。但是从趋势上来看,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甚至将来成为第一品类,有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这两年确实酱香酒品类本身处于一个调整期。这种调整期就像冬天的大树,可能比春天、夏天长的确实慢一点,但是看不到的地下部分,贵州产区,特别是以酱酒为代表的品类在向下扎根,在蓄积势能,提升能量。假如日后环境发生变化,产区会再向上蓬勃发展一大截。”
如何递出一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闪亮名片?贵州省镇远县委常委,黔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范剑指出,该县作为文化古城,独特的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得益彰,也由此与酒坊形成了“喝杯青酒,交个朋友”的品牌文化;未来将继续把白酒产业作为其践行“两山论”的重点产业、样板产业来打造,深入挖掘这一旅游品牌和资源,做好“千年镇远”这一IP。
穿越周期的解法
近年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促使白酒产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酒业的发展不仅反映了行业本身的特点,也与经济发展大势息息相关。上述多位人士也指出,酒业逐渐迎来转折之年、分化之年,品牌需要坚守长期主义,通过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来看,贵州作为白酒的重要产区,其产业链的延伸从一产(农业种植)到二产(酿造与包装)再到三产(酒旅融合、物流、金融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酒业的高质量发展中,金融可以通过产融的方式,发挥金融工具对于酒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比如:科技金融可以促进酒业打造更具体验感的酒文化和旅游产品,同时引导资金流向环保项目;普惠金融满足小微企业;数据金融则推动了酒企的快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由此,如何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为酒企提供更灵活多样的融资解决方案也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要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直言:“无论是从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些盈利能力看,还是从白酒行业的品牌价值看,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好公司,往往就在我们白酒类的消费行业。”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则从绿色金融角度提出,白酒也可以算农业产品的再加工,由此做好生态绿色农业,包括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都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新命题。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提醒道,从货币角度来说,走出去的话可能也会遇到一系列的汇率风险,其中包括如何选择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汇率管理和结算服务,以及期权衍生品、对汇率走势的判断等。
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酒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播也成为推动酒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酒水类目的销售额接近400亿元,其中白酒占比超七成。
抖音电商白酒行业总监胡珊在现场分享了白酒消费者在其平台的消费习惯,比如白酒用户在夜间观看的热情比较高,尤其晚8点到晚10点是酒水用户刷内容的高峰期,而且在大促节点上增长非常明显。她也透露,目前正在结合城市核心商圈做线下品酒会。
知名酒类KOL“千杯少老胡”认为,抖音卖酒也要遵循长期主义。“只要是产品好,我们不坑人,不骗人,自己是卖货的,但是要站在买货角度考虑问题炒股杠杆开户,供应链问题,不用考虑。诚信问题只要解决了,直播电商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官网观点